成化中兴(完结)
煎熬了一个月,赵辅八百里加急送来战报。
历时一月,斩女真千馀人,俘虏近三百,牛马尽收,女真血染辽东,建州族内已空。
朱见深收到消息,大呼三声“好!”
此战史称“成化犁庭”,朱见深展露了他铁血帝王的风姿。大明气势为之一震,女真再不敢犯边,也再无力犯边,辽东得享百年太平。
这一战朝廷没有亏银子,反而赚了。杨肃在户部算盘珠子打得都没有停过,他从没有见着这麽富裕的国库,人依然是连轴转,不得不说,这是甜蜜的烦恼。朝堂上他已经抖起来了,要粮食?有!要银子?有!写了条陈,让陛下和内阁批了再来领。
赵辅特地来谢萧景,“多谢萧同知嘱咐,让我把女真的牛马金银都带回来。不然我可得不到杨大人的好脸色。”
朝廷的目光对准了河套。辽东一战前朱见深只有五分把握,如今已经有了七分。
“胜了!胜了!河套收回来了!”
初时,大明与鞑靼僵持,各有胜负。後来,鞑靼轻视大明,留下老小倾巢出动,谁知大明得到情报,绕开鞑靼防线,直取其老巢,一战而荡平鞑靼根基。
战报简单,然其中种种跌宕起伏,实在是不为人道。比如哪份不知名的情报,到底是谁送出来的。京城里一处宅院,紧扣的门被打开,阔别他多年的主人终于风光还乡,包裹里藏着一面金牌和一把绣春刀。
大战得胜,萧景按理该是有闲的,正打算多进宫陪陪朱见深,但袁彬把他抓了回去,按在桌前,此刻仍然在处理公务,他已经三日,不对,是五日没有见朱见深了。
朱见深最近正筹谋一件大事,为不让萧景得到消息,袁彬的动作正是出自他的授意。
萧景为了从繁重的公务里解脱出来,给自己找了个新活儿——编书。任是谁听了这话,都要疑惑半天,编书合该是翰林院的差事。
“我要编一本教人怎麽抄家的书。”
“要是那些贪官知道了,不就没用了吗?”周子光是抄家的好手,但抄家技巧从来都是口耳相传。
萧景神秘笑笑,“那我正好再出一本新书!”再说了其实容易,怎麽抓住人选才是最关键的。萧景并不在意,书会流传出去。
“正好,你们都来写。”萧景虽然要给自己找新活儿,但也不能太累着自己,周子光几个在,正好把他们都叫上。
八月,萧景联合周子光几人的新书出了,名字就叫做《抄家第一则》。这个名字是萧景取的,说是後面的书可以接着取第二则丶第三则……
书出了很是火爆,不仅锦衣卫人手一本,连好些书生,说要是外放做官,少不了遇到抄豪绅恶霸,也能用上。东厂厂督尚铭一开始不屑一顾,见状也忍不住了,还想来要个折扣被萧景堵回去了。
当然,萧景没忘了给朱见深带上一本。
这天,翰林院为于谦写的祭文刊出了。史书记载:“帝命谕祭故少保兵部尚书于谦。【1】”朱见深为于谦平反,诰书传行天下:“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2】
初闻消息,萧景抓着朱见深不放,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是想再等等的,等功劳再大一些,没想到朱见深先行动了。
“我朝吏治松弛,替于大人昭雪,是为了稳定人心,澄清吏治。景泰有功之臣都会悉数平凡的。”朱见深正色,抽开萧景的手,他不是徇私情的人。
“我知道!”萧景反而更加激动,不仅是为了于大人高兴,更为朱见深是一位合格君王而高兴。
自宫中出来,萧景找了家酒肆,“店家,拿壶最好的酒!”,拎着酒坛,往城外去了。第二天早上才回来,眼睛通红,却不见任何萎靡之色。
後来,朱见深又恢复朱祁玉的皇帝名位,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至此,前朝的是是非非才算结束。
袁彬指挥使上书辞官乞骸骨,推荐萧景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萧景,见你心有丘壑,把锦衣卫交给你,我就放心了。”袁彬递完折子,找上了萧景。
萧景心里一下空了,有袁彬在锦衣卫,不管是设局与西厂相斗,还是放肆抄家,他都不怕锦衣卫会出乱子。他的同知做得这麽快活,就是因为後面有这麽位稳当的指挥使在肩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