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罕见地露出几分哀色,“我一生忙碌,总在京城盘桓,现在早过天命之年,也想去别处看看,松快松快,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埋骨地,不至于客死他乡。”他
萧景无言以对,于情这是袁彬的心愿,于理袁彬确实上了年岁,也明白了袁彬的决心。
朱见深惯例挽留,自来大臣乞骸骨,皇帝只要不是恨毒了那个大臣,头两次都会退回,待到第三次方同意,如此才是双方体面。
走完流程,袁彬拎着包袱一溜烟就乘船到了南京,正好住在江渊隔壁。每日必在江渊面前舞弄石锁,顺便嘲笑江渊的柔弱体力。气得江渊在信里对萧景一同埋怨,几乎要破口大骂,他是从哪里招惹来的冤家对头。
萧景这才反应过来,袁彬哪里是老迈,是不想成天点灯熬油,跑了。
袁彬算是开了一个先河,自他之前,锦衣卫指挥使少有善终,不是被论罪处斩,就是死于任上。都说京官提着脑袋做事,锦衣卫指挥使尤甚。可为何那些人不能见好就收,及时卸任,自然是在任上还能搏一搏,若是卸任了人走茶凉,政敌蜂拥而来,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他是幸好有萧景在。这麽想着,袁彬的石锁舞得更有劲了,萧景有情义,他当然要帮他好好看顾舅舅。“袁彬!”听这嗓门,隔壁的江渊是越来越有活力了。
萧景成了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他编的那本《抄家第一守则》再次掀起了热卖。各位大人,们都要了解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的手段,咳咳!有些事情该预防的还是要预防。
不过这次疯抢的人里还有些娘子。“这本是找私房钱有一套,姐妹们都说好用咧!”买书的小娘子是这麽说的。
萧景还在买书的人群里看见些熟悉面孔,兵部尚书家娘子丶鸿胪寺卿家娘子……唔,藏私房钱的大人们要遭殃了。
就比如,萧景的老朋友鸿胪寺卿。娘子直接大骂:“我什麽时候不给你钱花了,要银子去账房支,我哪次不答应了!还给我玩起假账了?”
鸿胪寺卿好不容易攒下参加书会的银子没了不说,多年的家底都被掀了,足足一百两银子飞了,还得顶着一张挂了彩的脸去衙门。
萧景上朝不得不多受了几个眼刀,同僚的眼神阴恻恻的,刺得他骨头缝儿都疼了。
下朝後,朱见深拿着那本书笑问:“私房钱藏在哪了,里面肯定没,写快老实交代?”
“私家秘术,怎麽能写出来给外人看到。”萧景拿起腔调,却是认下了有私房钱的事。
“不公平,我的私库你可是一清二楚。”朱见深的私库钥匙在萧景手上正好有一份,之前抄家给的,不方便入国库的东西就私下运进了朱见深的私库。萧景要交还,朱见深不让。
他的家底朱见深都知道,没什麽见不得人的,告诉他也无妨,萧景没瞒着一五一十都说了。
朱见深很配合,长大双眼,时而扬眉惊叹,时而捧腹大笑。这个模样要是让其他朝臣见了,估计要以为是自己中邪了。
-
景山,万春亭。
朱见深带着萧景一起站在了整个皇城的最高点,朱见深仗着自己长高了趴在萧景的肩上,在萧景耳边描绘着自己筹谋良久的宏图伟志。
“萧萧,我不只要平定北境,还要肃清东海,我要让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你要陪我吗?”迎着朝阳,朱见深张开了双臂,影子被拉得老长。
“我陪你!”萧景望着升起的朝阳,眼睛里装满的是希望。他们握住了彼此的手,心中是对彼此一生一世的许诺。
他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朱见深的雄心勃勃,萧景平日里看不出来,但在战事上也是个莽的,到了关键时刻甚至比朱见深更疯。两人都是匹脱缰的马,拽着大明朝四方奔袭,一个在前朝点兵点将,一个抄家搜银子赚军饷。
後来,萧景还出了个新主意,许百姓密告贪官不法,这招一出,不仅京城内,连京外的百姓都不远千里来告。
本朝的吏治倒是清明了。有朱见深和萧景盯着,攒银子都是为国库攒的,何必呢?
萧景无意间更得了个“青天锦衣”的美名,锦衣卫从朝廷恶犬摇身一变成了为民做主的青天。
就是杨肃高兴得太早,眼见着银子流进国库,又流水一般地花出去,已经快麻木。李贤年纪大了,现在顶在最前头的是商辂,很有本事,朝政极妥帖,就是尚在盛年,头发白了,但好歹没影响商大人的美貌。
终成化一朝,武德昌盛,史治清明,诸夷咸服,百业兴旺,万民乐业,史称“成化中兴”。成化帝被赞有太祖遗风,不动声色,而天下大治【3】。而成化年的史书里,每一页都写下了萧景的名字……
(正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