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在哪举报企业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法国人也好,米国人也好,消灭新法共的军事力量的最好机会,其实是起义成功之后的一个月内。这个时期内,首先起义时候的那股子热血逐渐消退了,法国全国的革命形势依旧低潮,士兵们基本看不到未来,士气有所动摇。然后面对着法军的多次围攻,根据地内炮火连天,物资有些困难,群众工作还没形成经验,老百姓也不是很支持他们待在这里。

加之黎塞留在共和国派驻的军事顾问建议下,为了提高战斗力进行的整军行动。简单来说,就是对以雇佣制为基础的旧法国军队出身的起义军,进行自愿留下或者退出现役的整顿,由雇佣制转为志愿兵,以提高整个部队在艰难的斗争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部队人数也许更多,但是一打恶仗就散了。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革命军的数量一度降到四万多人,除开机关后勤的话,战斗员也就三万五六千,且装备、后勤和士气都有所困难。

但是法国糟糕的国内状态,让法国集中军事力量的效率极低,米国人又碍于共和国的威慑,不能像越战一样眼看着小弟不行就直接下场,于是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黎塞留带领舰队和海军陆战力量,孤注一掷,趁着法国方面没反应过来,抢攻拿下了科西嘉岛之后,情况一下就好了起来。

不仅有了一条舒服的后勤补给线,同时根据地的后方,也就是地中海的方向的安全也有了极大地保障,顺带着当然还有领地的扩大。

不过现阶段新法共的力量还是偏弱,这一批新兵要形成战斗力,至少要等年底,而且没有慢慢上军校培养中基层军官的时间,只能直接把新兵和军官学员拉上战场培养,这个代价估计是很沉重的。现在基本就是老兵打散编制在各新部队,以应对在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中的取胜可能性。

米国人当然不会看着新法共舒服地重走一边青年党的老路,等新法共成了气候,有了成规模的主力野战部队和根据地的地方部队,还完成了地方政权建设,经济恢复等等,主动开始向外进攻扩张根据地,那就麻烦了。

这个演习就是个烟雾弹,借这个借口,一边狠狠地给德国方面压力,让德国将陆军的重兵放在西线,海军不能动弹,另一边就是直接大兵压境,堵在新法共的家门口,压迫其战略机动空间。

为此,嘤国的皇家海军也会派出胡德率领的舰队,前往地中海方向,和陆上部队南北对进,压迫新法共的海上空间,威胁科西嘉。

为了一个黎塞留,动用胡德、威尔士亲王等一整支战列舰娘为主的主力舰队,还包括6艘主力的现代驱护舰,这个阵仗已经很大了。

在完成了战略包围之后,就会由利索夫斯基的流氓军团,“偶然地”流窜进入演习区域,并且“刚好”从米军的防区缝隙经过,然后一头扎进新法共的根据地里去。

如果利索夫斯基打赢了,当然一切好说,手套嘛,用完了扔了就行了,共和国方面是不能为此直接动手的,德国仅凭自己还不能有什么实际行动。

如果打输了,那在这个区域集结的12个法军旅,就会以“剿匪”,对“沦陷区平民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大张旗鼓地开进根据地。至于打起来“谁是麻匪”这个问题,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对于法军来说,戴一筒和戴九筒的区别也不见得多大嘛。

至于这个过程中利索夫斯基会不会“热心地”帮助法国人做点脏活儿,比如清剿根据地群众这种事,那就更不好说了。

所谓“没抵抗的是麻匪,抵抗的是训练有素的麻匪”,先做了再说,形成了既定事实,根据地沦陷了,人也死了,那共和国就算追究起来也于事无补了。

思路是和之前干涉青年党一样的。

区别是,青年党当时不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甚至已经取得了对于复兴党的战略优势,离取得全国胜利也不差多远了。

而现在的新法共立足未稳,革命的低潮期打击对他们来说还没结束,动起手来把握是很大的。

怎么说呢,还是那个经典的命题——“当米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这个事情的发展趋势当然立刻就引起了共和国方面的严重关切。

不过共和国现在的精力确实不够了,东南亚的战火正在迅速升级,大开发的计划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而最重要的是,出大事的还不止新法共这一边。

另一边,在东欧平原的辽阔大地上,星火的种子也终于酝酿完成,最终燃起了烈焰风暴。

PS:拖更了就不找大家求票了,大家晚安,顶不住了_(:з」∠)_

第266章当那穿越时空的炮声响起。。。

当圣彼得堡的炮火轰鸣响彻欧洲的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几乎共同地投向了这里,俄联邦的西北部。

当然,虽然会更有象征意义,但是阿芙乐尔并没能回到当初梦开始的那个港湾,再次亲手拉开新时代的大幕。

俄联邦方面对于新布党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和已经被控制住的红色时代残留党不同,这个新出现的党派,发展速度太快,而且组织管理能力和政策体系,都十分成熟,和青年党以及新法共都不是一个概念。

青年党是完全地摸着石头过河,在四十多年的寒冬之后,他们是燃烧的第一簇火苗,说实话即使是共和国也不敢肯定他们当初那个弱小的状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更何况他们也多次犯过错误,在早期的斗争中损失很严重,每一个经验教训都是血换来的。

新法共就更不用说了,在形势大好,机会绝佳的时期,犯了很多严重错误,以至于发展遭到了很严重的挫折,算是被迫走上了更现实的武装斗争道路。

而新布党从一开始,就仿佛有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谋划全局,策略的制定非常贴合斗争实际,基本都是避开俄联邦的锋芒,在对方虚弱的时候,往对方最弱的地方发展。行动也十分灵活,内部也没有什么路线争论,团结一致,组织严密。

加上俄联邦国内的局势,来自基层的新组织发展速度极快,即使阿芙乐尔有意的在控制组织扩张的速度,保持组织的质量和严密程度,速度依然快到惊人。

在过去一个月,仅正式宣誓加入的新成员就超过3万人。以俄国人口稠密的东欧地区为腹地,各地方支部都快速建立起来,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广袤平原上,几乎大点的城市都有了地方组织,有了实际组织活动的能力,一些比较重要的人口、经济或者工业城市,直接设立地方局,形成了一张绵密辽阔、层级分明的组织网络。

而在俄军内部的思想动员,还有军工厂、基层群众中间的发展,在最近几个月则是被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基本上来说,在法国局势突变,新法共的良好形势急转直下,必须建立武装长期斗争的局势逐渐明朗之后,新布党内部部分同志的“温和主义”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亚平宁式的道路”只适合意大利自身的特殊情况,不具备普遍性。

而经过周密的准备和动员之后,在旗帜升起的地方,也再次发出了新时代的轰鸣。

当然,和一个世纪前不同,现在的斗争比过去更复杂,军事压力也更加大。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不能就在一地仓促行事,事实上,在纵贯圣彼得堡——库尔斯克——伏尔加格勒这条弧线上,新布党一口气同时发动了三处大规模军事行动和沿途城市的群众运动,军工厂工人在夺取了工厂控制权之后,武装起来,重新在东欧复刻了一遍法国上演过的故事。

行动非常突然,组织十分严密,所有部队和参加行动的人员都在凌晨三点半,也是一般人最困的熟睡时间同时行动,各地行动小组都准备了严格的备用方案,以免意外情况。

而阿芙乐尔本人则被新布党集体决议强制要求留在了加里宁格勒,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毕竟说实话,她的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以及领导力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不过现在不缺保密的远程通讯手段,同时这次行动未必能成功,面对现代的武器装备,她的战斗力和西方各国经过现代化改装的一系列主力舰娘,并不是一个档次。

一支战机小队,不仅能威胁地面的普通装甲单位,其大装药战斗部对于上世纪初水平的巡洋舰来说,杀伤力是有致命威胁的。

这次的行动当然免不了意外,甚至由于人多嘴杂了,库尔斯克方向的行动在行动半小时前宣读了具体行动计划之后出现了叛逃行为,差点坏了大事,好在抓捕及时;圣彼得堡方向由于驻军较多,起义部队在突袭阶段过去后,啃了四个小时的硬骨头才控制所有重要机构;伏尔加格勒的行动部队由于协调不一致,出现了战场误伤事故。。。

但总体来说,由于行动还是做到了严格的突然性,还有多点同时爆发,让处于休息状态的俄联邦机关在事发的最初六个小时内几乎没做出什么像样的反应,雪片般发来的告急信息,还有新布党在莫斯科安排的烟雾弹行动,让他们疲于奔命,仅信息真假的甄别就是个严重问题。

当然,在俄联邦中央集权衰败的当下,各权能部门多少和不同的寡头集体有沾染,分成不同的派系互相推诿扯皮,更是大大延误了行动效率。

等到足足9个半小时之后,中央联邦区的第一支部队才从莫斯科附近的驻地出发,前往圣彼得堡,那边战场都打扫完了,所有防御设施、海空装备等,凡是能用的都已经转入了战备状态,这时候当然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在试探性地发动了几次进攻之后,这支挂着快速反应名头的机械化步兵师,发现圣彼得堡地区内起义军光地面部队就有至少4个师,实际参与了行动的部队数量简直无法想象。

圣彼得堡作为俄联邦的重要大城市,经济中心,还有重大的地缘意义和交通枢纽意义,在虫族的威胁没有解除的情况下,俄联邦一直屯驻重兵,虫族的主力部队从南威胁高加索和黑海地区,从北以北冰洋为基地威胁摩尔曼斯克的时候,这里巅峰时驻扎了超过12个师级单位,可谓是严防死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