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四合院十三岁的我被大领导召见 > 第842章抵达英国(第2页)

第842章抵达英国(第2页)

“真不坐船啊?”刘春晓帮他理了理衬衫领口,语气里带着点不舍,“坐船虽慢,但是感觉更安全些。”

顾从卿摇摇头,将机票往口袋里塞得更牢些:“外交部的规定,得坐民航直飞。

再说,坐船要漂一个多月,耽误不起事。”

他抬眼望了望那架即将载他远去的飞机,机身上的五星红旗在风里猎猎作响,“你看,直飞伦敦,十几个小时就到了,比坐船快多了。”

旁边的警卫员接过他的行李箱,沉声提醒:“顾同志,该登机了。”

顾从卿最后看了眼刘春晓,把她手里攥着的那包茶叶接过来塞进随身包里:“到了就给你写信,用航空信,比船运快。”

“嗯,”刘春晓点头,眼圈有点红,“到了那边……别总熬夜,记得吃热乎饭。”

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变大,顾从卿转身登上舷梯时,回头望了一眼——刘春晓还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他刚才换下的那顶旧帽子,像个钉在原地的影子,在1977年的阳光里,拉得很长很长。

顾从卿是头一回坐这样的飞机,心里头难免有些紧张。

毕竟这时候的飞机,和他记忆里后世那些平稳先进的机型比起来,差别实在太大了。

引擎启动时的轰鸣格外响亮,机身也跟着微微震颤,等到起飞之后,机翼更是一个劲儿地“抖啊抖”,像是随时会被气流掀起来似的,他不由得攥紧了手里的文件袋,目光下意识地盯着窗外掠过的云层,直到飞机稍稍平稳些,才慢慢松开了紧绷的神经。

经过漫长的飞行,飞机终于抵达了英国。

下了飞机,顾从卿便看到机场出口处站着几位西装革履的人,举着写有他名字的牌子,正是英国使馆派来接他的工作人员。

双方简单寒暄后,工作人员便领着他上了车,径直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赶去。

到了使馆,顾从卿先去办理登记报道手续,在表格上仔细填好个人信息,又按要求拍了证件照。

一系列流程走完,手续才算齐全。

之后,工作人员看他一路风尘仆仆,便提议先送他去宿舍休息,顾从卿却摆了摆手:“不用麻烦了,我不困,先去宿舍安顿下来就好。”

工作人员见他坚持,便不再多劝,转而带着他去往使馆的员工宿舍。

宿舍是一栋整洁的小楼,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十分干净,窗外就是一片修剪整齐的草坪。

顾从卿放下行李,看着窗外陌生的街景,深吸了一口气——他在英国的工作,从这一刻就算正式开始了。

顾从卿送走工作人员,转身回到宿舍,先将行李箱放在墙角,简单收拾了一下桌面,便在桌前坐了下来。

他从包里取出信纸和钢笔,笔尖悬在纸上,却没有立刻落下。

他定了定神,握紧钢笔,在信纸上写下“母亲亲启”四个字,然后一笔一划地说起自己的行程:“妈,我已平安抵达英国,使馆的同志很照顾我,住处也都安排妥当了,您不必挂念……”

顾从卿坐在使馆宿舍的书桌前,台灯的光晕落在摊开的信纸上。给顾父顾母和周姥姥周老爷的信已经封好,字里行间都是报平安的话——说飞机虽有些颠簸但还算平稳,说使馆的同事很照顾他,说英国的天气虽凉但住处暖和,句句都透着让长辈放心的稳妥。

他另取了张信纸,笔尖悬在纸上片刻,才慢慢落下。

写给刘春晓的话,总觉得要斟酌些。

不说旅途劳顿,只提飞机上看到的云海有多壮阔。

不说初来乍到的生疏,只讲使馆院子里的绣球花开得正盛,颜色倒比四合院里的鲜亮些。

“……宿舍窗外有棵老橡树,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倒有点像你给我缝衣服时,针线穿过布料的声音。”他写得慢,偶尔停下来,指尖摩挲着纸页,仿佛能透过字迹摸到她低头缝纫的模样,“不用惦记我,你在医院上班也要当心,别总熬夜值夜班,记得按时吃饭。”

末了,他又添了句:“航空信快,等你回信。”

才仔细折好,塞进另一个信封,封缄时特意压了压封口,像是怕那些没说尽的牵挂漏出来。

转身去跟值班的同事要了张明信片,正面印着伦敦塔桥的照片。

他在背面写下“好好学习,等你暑假,寄城堡照片给你”,落款是“哥”,想了想,又画了个简单的笑脸。

这是给土豆的,那小子惦记着明信片,总得让他早点收到念想。

把两封信和明信片都放进邮袋时,顾从卿忽然笑了笑。

原来牵挂分了这么多种,对长辈是报喜不报忧的安稳,对她是藏在日常里的惦念,对小弟是带着期许的逗趣。

这些细细碎碎的心意,要借着邮差的脚步,跨过山海,回到那个热热闹闹的四合院里去。

窗外的月光正好,他对着邮袋看了会儿,仿佛已经看到家里人收到信时的模样——姥姥肯定要把明信片举到灯下看半天,刘春晓读信时会红了耳根,土豆则会举着明信片在院子里跑着炫耀。

这么想着,远在异国的孤单,好像就淡了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