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宋公子晏 > 第35章 35 天潢贵胄宁有种乎(第1页)

第35章 35 天潢贵胄宁有种乎(第1页)

第35章35天潢贵胄,宁有种乎?

空间隧洞的另一端,是司隶校尉部管辖的河南尹荥阳县城。

好消息,端点不再是臭气熏天的茅厕了,只是荥阳城中一面普通的墙壁。谢乔先骑着马从中出来,观察周围没有旁人,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後,随後再命部曲全都出来。

现在是非常时期,小街小巷几乎没有行人,也没有守城的官兵。谢乔猜测,城内官兵差役应该都被派去离县城不远的汜水关了。

荥阳只是一座小城,城区面积不大,四面甚至没有立起城墙。当然除了城小的因素以外,更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县城周围是山丘,虽然较为低矮,但足以成为屏障。黄河支流之一的汜水河从城前流过,也能起到一定的庇护作用。

之所以选择荥阳城作为传送的端点,谢乔是在回顾黄巾起义全过程丶重要事件节点之後,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才决定的。

原本定于三月初五发动的黄巾起义,由于雒阳城中叛徒的告密,不得不在仓促中提前到二月。

“大贤良师”张角将其天下八州的信衆分为三十六方,大方达万馀人,小方数千人,每方设有一名渠帅统领。起义爆发伊始,黄巾军声势浩大,如同烈火燎烧着大汉王朝这株老病的参天枯树。

动乱爆发後,天下各地的黄巾军纷纷攻入官府,杀死官吏,焚烧官府,四海为之震动。

黄巾军势如破竹,从北边的冀州丶东边的豫州颍川丶南边的荆州南阳三个方向对雒阳形成合围之势。

汉灵帝惊慌不已,连忙将时任河南尹的何进,也就是何皇後的兄长,任命为大将军,令其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稳固住京畿附近的防御,并把守住雒阳城四面的八大关隘,分置八关都尉。

这件事发生在三月,也就是差不多谢乔来的这会儿。

而後,汉朝的统治阶级稍稍镇定了一些,开始组织对黄巾军的反扑和剿灭。先是由皇甫嵩上疏,请求汉灵帝解除对清流士人的禁锢,预防黄巾与党人走向联合,否则大汉朝廷将彻底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汉灵帝迫于压力,采纳意见,宣布大赦天下党人,并发兵前往镇压叛乱。

从雒阳出发剿贼的汉军共有三支:北中郎将卢植率领的北军五校,与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统领的乌桓兵,共同前往河北冀州,进攻张角亲自统领的精锐主力。左中郞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支部曲,东出京畿,先合力进攻豫州颍川一带的黄巾军,因为这是雒阳城最大的威胁。

五月,皇甫嵩部丶朱儁部受挫,被迫入驻长社县城防守。而後皇甫嵩以火攻,出其不意,并与支援赶到的曹操部成功击败了颍川的黄巾渠帅波才,基本解除了雒阳东面的威胁。随後,皇甫嵩部与朱儁部兵分两路。

六月,朱儁南下,与当地兵马合力进攻占据南阳郡宛城的黄巾军,当时孙坚便在朱儁阵中。然而宛城坚城深池,朱儁部在此陷入苦战,宛城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双方互有胜负,黄巾军几易其帅,负隅顽抗。直至第二年春天,朱儁才彻底平定宛城一带,班师回朝。

皇甫嵩则率部北上应对东郡黄巾军。八月,其麾下护军司马傅燮大展神威,如开挂一般,生擒卜巳丶张伯丶梁仲宁等黄巾渠帅,位居首功,再在地方势力程昱等人的襄助下,迅速平定了东郡一带的动乱。

而实际上,全盘战局最艰难的要数黄河以北的冀州,卢植面对的是十馀万黄巾精锐,由张角三兄弟亲自统率,声势浩大,凝聚力极强。但卢植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连战连胜,并于六月,将张角本部围困在广宗县城。刘备此时便在卢植阵中,但这会儿应当还只是说不上话的军中小吏。然而,就在卢植修筑防御工事,建造云梯准备攻城之际,汉灵帝派来的宦官左丰视察至此。身为名流大儒,卢植不愿向左丰行贿,于是被记恨污告作战不利,被囚车押往雒阳问罪。

随後,朝廷任命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的位置,结果仍然战事不利被免职。朝廷遂令刚刚平定东郡的皇甫嵩继续北上冀州,于十月,终于大破黄巾。後续斩杀张梁丶张宝,并下令将病死的张角开棺戮尸。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了一年的黄巾之乱告一段落。

纵观黄巾之乱的大事记,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朝廷军整体上是节节胜利的。是以,谢乔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那就是在重要的节点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立功。用通俗点的说法,叫刷存在感。

三百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不指望立大功,但她必须要用最小的人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万万马虎不得。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对人。

平息这场黄巾之乱,汉末三杰皇甫嵩丶朱儁丶卢植可谓是各显神威,但三个人各有优劣,跟对人无疑是很关键。

朱儁起于微末,性格上较为强势,可能会难以相与。

卢植的话,谨慎考虑,因为他过于耿直,所以会遭到宦官的构陷,自身尚且难保。

谢乔还比较倾向于皇甫嵩,足智多谋,有能力,善战,堪称这场平息黄巾大乱的MVP选手。而且他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不贪功,甚至还推功让功。破长社之围,大败波才部後,皇甫嵩便主动将功劳推给朱儁,使其能封侯拜将。史书上记载,皇甫嵩部进攻东郡时,麾下傅燮如开挂一般,生擒卜巳丶张伯丶梁仲宁等黄巾渠帅,位居首功,谢乔猜测可能也有他让功的嫌疑,毕竟傅燮此前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甫嵩仁厚,随他作战,只要有功,他不会瞒报不报,甚至还可能让功多报。皇甫嵩部先後平颍川丶收东郡,最後再北上,连平三州之地,跟着他能经历更多战役,存在感刷满。实是最佳人选。

所以谢乔选在荥阳蹲他。

需要在这里等,因为如果主动领着部曲往雒阳投军,就身不由己了,全得听从上级的命令,说不定就地被安排在雒阳驻防,寸功难建。

这是她精挑细选的地点,因为从雒阳出发,大军开赴豫州颍川郡一带,荥阳的汜水关是一条捷径。

汜水关即虎牢关,出虎牢关以东就是广袤平坦的华北平原,黄巾之乱的主战场之一。

谢乔此行,除了立功,刷到经验以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可以的话,尝试将逃难的百姓丶黄巾军中的无辜之人送入荥阳城中的空间通道,送入西凉,转化为自己的子民。

被朝廷冠以“黄巾乱贼”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本性都不坏,只是土地兼并日益严峻丶上层阶级残暴统治丶天灾人祸不断,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生存堪忧,而恰在这时,张角宣扬的“太平道”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从黑暗中照来了一缕曙光。

但在统治者的眼中,只要头带黄巾,他们就是十恶不赦之徒,罪无可赦。即使是皇甫嵩这样较为清明仁厚的官员,在战胜冀州的黄巾後,仍然俘杀十馀万黄巾,将十万俘虏的尸骨筑成了“京观”,威服天下。

一旦头裹黄巾便只有死路一条,朱儁在围攻宛城的黄巾时,城内黄巾渠帅韩忠尝试投降,却被朱儁断然拒绝,势将黄巾贼悉数剿杀。

既然是死,那不如送去西凉,毕竟大西凉最缺的就是人。

谢乔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前几个月在匈奴人的帮助下大兴土木,日夜不停地建造屋舍,就是为了未来容纳更多的人口,提前与关内诸侯抢人口,弥补差距。

一旦人口富足,生産力水平自然是蹭蹭往上涨。谢乔能利用系统【商店】购买粮食,解决前期食物不足的问题。

此行,谢乔带上了麾下全部的十五支[西凉弓骑]和六支[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需要冲阵,所以尽数配备上了崭新的铁铠铁盔,手持长矛,马披马铠。而西凉弓骑是远程部队,身背长弓,马鞍上挂箭壶,穿负重较为轻盈的皮甲,具有更高的机动性。

西凉铁骑唯一需要怕的,就是敌军的长枪阵,长枪一立,骑兵陷入其中,去多少损失多少。但以百姓为基础的黄巾军不可能训练出长枪的,所以无需担心,面对黄巾军,西凉铁骑没有天敌。

这两支部队都是谢乔的宝贝疙瘩,她要充分利用高机动性的特点,攻城什麽的丶肉搏之类尽可能避免,她可以主动去领长途奔袭丶追亡逐北之类的战斗任务。

除了通过【部曲】功能招募的骑兵外,谢乔其实还想带上归附自己的羌人。尤其是冯悉之前的那十七名羌卫,个个凶悍勇猛,战斗力爆表且浑身是胆不怕死,很适合留在身边做扈从,护卫安全。还有那几十名羌骑,无论是骑射,还是马上的武艺,均要强于她的西凉弓骑和西凉铁骑。

但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东汉王朝对西羌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双方几乎结下难以弥合的世仇。羌人的外貌和生活习性与汉人有较大差异,不易隐藏,很容易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到并以此攻讦,尤其是无利不起早的宦官,说不定会污她同羌人勾结。

谢乔求官心切,在政治上不能有半分污点,只能选择不带,留他们驻守西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