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金戈作用好吗 > 第58章 王莽篡汉建新朝(第1页)

第58章 王莽篡汉建新朝(第1页)

一、长安风起

汉平帝元始五年的深秋,长安城内的法道学院早已改名为“律学馆”,馆外的梧桐叶被秋风扫落,露出墙面上斑驳的秦法刻痕——那是当年郑吉从西域带回的“镇法碑”拓片,如今却被人用石灰草草掩盖。律学馆内,王莽身着一身仿古的“玄端礼服”,正对着满案的竹简皱眉。他手中捏着的《周礼·地官》竹简上,用朱砂圈出了“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的字句,而案旁散落的秦法残卷上,“军功丹道”“灵田私授”等字样已被虫蛀得模糊不清。

“国师,西域都护府的急报。”侍中王舜轻步走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文书,文书边角还沾着西域的沙砾,“郑吉旧部联名上书,恳请保留灵渠灵田分配之法,称若按《周礼》重划,西域灵脉恐将暴动。”

王莽没有抬头,指尖在《周礼》的“井田制”图谱上滑动,图谱上用金线绣着九块方田,中央一块标注着“公田”,四周则是“私田”——这是他日夜推演的“新朝灵田制”,要将天下灵田收归国有,按“诸侯、卿大夫、士”三级分封,连修士的灵气配额都要依周礼等级而定。“郑吉已死三年,”他声音平淡如秋水,“西域旧事,何须再提?传旨西域,即日起废除灵渠分润之法,所有灵田收归‘大司农’直管,按《周礼·遂人》‘辨其野之土’重新丈量。”

王舜迟疑道:“可西域修士多信秦法,当年郑吉以‘军功换灵田’才稳住局面,若骤然收回……”

“秦法?”王莽终于抬眼,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未央宫的鎏金宝顶,“秦法乃‘暴法’,商君焚仙书、斩修士,早违天道。如今新朝将立,当以《周礼》正乾坤,灵田本就是天子私产,岂能容匹夫私占?”他袖中的手不自觉握紧,掌心的“周鼎纹”玉印微微烫——这枚玉印是他从长安旧宅地底下挖出的,印底刻着“天授德运”四字,据说是周天子册封西戎的信物,却在昨夜显露出诡异的红光,映得印侧的饕餮纹仿佛活了过来。

三日后,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贴出了王莽亲书的《改制诏》,诏书上的小篆刻意模仿西周金文,墨迹中还掺了西域的“灵砂”,望去泛着幽幽青光。诏书中赫然写着:“汉承秦弊,灵田散乱,今依《周礼》复井田,天下灵脉收归国有,修士等级以‘卿、大夫、士’分阶,非贵族不得私开灵窍。”

诏令贴出的当日,咸阳旧地的启灵院旧址便炸开了锅。当年卫鞅建立的“启灵院”虽已荒废,却仍有数百户靠灵田为生的修士聚居。当新朝官吏带着“丈量队”前来划界时,领头的老修士陈忠——他祖父曾是卫鞅“锐士修士”的后裔,腰间还挂着半块“镇法碑”残片——死死抱住院门口的老槐树:“秦法明言‘斩敌修士者得灵田’,我家三代守这灵田,凭什么说收就收?”

丈量队的吏员冷笑一声,取出王莽亲赐的“周式灵尺”,尺上刻着“王土王臣”四个古字,灵力催动下竟化作一道光鞭,狠狠抽在老槐树的树干上。槐树应声断裂,树汁溅出时带着浓郁的灵气——这是启灵院留存的最后一处灵眼,如今竟被法器强行摧毁。老修士陈忠目眦欲裂,抓起院角的“法家剑”便要冲上去,却被吏员身后的“周礼修士”用“捆妖索”缠住,那绳索上绣着的“君为臣纲”字样,竟能压制法家灵力,让他手中的剑哐当落地。

消息传回长安时,王莽正在长乐宫偏殿与“儒林博士”们论道。博士孔光捧着《尚书·洪范》,颤巍巍道:“古者天子经略,诸侯正封,灵田本就该归天子所有,陈忠抗命,当以‘大不敬’论处。”

王莽点头,指尖在案上的“灵脉全图”上一点——这张图是他命人从律学馆的密室里翻出的,正是当年郑吉绘制的《天下灵脉图》,只是图上西域灵渠的金线已被他用墨笔涂改为“王畿灵脉”。“传旨咸阳,将陈忠及其族人贬为‘徒役’,罚去骊山修陵,其灵田没收归入‘公田’。”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让骊山的‘周礼修士营’好生‘教化’,教他们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道理。”

当晚,咸阳启灵院的废墟上,陈忠的孙子陈阳——一个刚在启灵院开掘灵窍的少年,正被周礼修士按在地上,看着他们用“蚀灵砂”毁掉祖辈传下的“军功丹道”玉简。玉简碎裂的瞬间,陈阳突然感觉丹田处的灵窍剧烈震动,一股微弱却滚烫的灵力顺着血脉冲上头顶——那是秦法修士代代相传的“法魂”,此刻竟在绝境中觉醒。他趁修士不备,抓起一块带血的镇法碑残片,钻进了夜色中的渭水芦苇荡。

二、井田风暴

新朝始建国元年正月,王莽正式称帝,国号“新”。登基大典上,他没有穿汉朝的龙袍,而是仿制了《山海经》中记载的“黄帝礼服”——衣上绣着青、赤、黄、白、黑五色灵鸟,据说能沟通天地灵脉。当他接过传国玉玺时,玉玺上的“受命于天”四字突然闪过一道金光,卫鞅、白起的残魂虚影在光中一闪而逝,王莽却只当是“周礼感召天地”的吉兆,转身将玉玺供奉在仿造的“明堂”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堂是按《周礼·考工记》建造的,高九丈,分五室,每室对应一方灵脉。王莽在明堂中设下“九宫灵田阵”,阵眼摆放着从各地搜刮来的“灵脉核心”——有西域的昆岗灵泉玉、南岳的朱砂矿、东海的海珠,这些核心被强行嵌入青铜鼎中,鼎身刻着“王田不租”的铭文,灵气流转间透着一股滞涩的压迫感。

“陛下,天下灵田丈量已毕。”大司农孙建捧着厚厚的账册入宫,账册上用朱笔标注着各地灵田的等级,“共得‘公田’九万处,‘私田’二十七万处,按‘卿大夫食邑’‘士食田’之制分配,只是……”

“只是什么?”王莽正用“周鼎纹”玉印在“灵田券”上盖章,玉印落下时,券上的灵气便会被吸入明堂大阵,“莫非还有人敢违抗?”

孙建的额头渗出冷汗:“南阳、荆州一带的修士,多是当年白起‘锐士修士’的后裔,他们世代占据‘南阳灵脉’,如今要将灵田收为公田,他们竟联合当地百姓,在灵田上设下了‘秦法锁灵阵’,丈量队根本无法靠近。”他呈上一幅画像,画上是南阳新野的灵田景象——田埂上用鲜血画着秦法符文,符文组成的“法”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将前来收田的新朝修士挡在阵外。

王莽将玉印重重拍在案上:“竖子敢尔!”他转身走向明堂深处,那里供奉着一尊从骊山古墓挖出的“饕餮鼎”,鼎身刻着《山海经·北山经》中“饕餮食人,贪于饮食”的异兽纹,“传旨荆州牧,携‘饕餮鼎’前往镇压,鼎中‘蚀灵烟’可破秦法符文,敢抗命者,格杀勿论!”

荆州牧甄阜带着饕餮鼎抵达新野时,正值春播时节。往年此时,南阳灵田上本该是修士们用“启灵术”催灵谷的景象,如今却只见数百名修士手持“法家剑”,守在秦法锁灵阵前。阵中的老修士邓晨——他祖父曾是长平之战中的秦军锐士,手中握着半块“幽冥战甲”碎片——见饕餮鼎被抬来,厉声喝道:“王莽篡汉,违逆秦法,灵田乃我等用鲜血换来,岂容尔等夺走!”

甄阜冷笑一声,命修士催动饕餮鼎。鼎盖缓缓开启,一股漆黑的烟雾喷涌而出,烟雾所过之处,秦法符文的金光瞬间黯淡,灵田上的灵草以肉眼可见的度枯萎。“此乃上古异兽饕餮之力,专噬不法灵气。”甄阜高声道,“识相的交出灵田券,尚可按‘士’阶分得半亩薄田!”

烟雾中,邓晨的法家剑突然爆出强光,他将幽冥战甲碎片按在阵眼上,碎片上白起的血誓纹路亮起:“秦若有难,吾魂必归!”刹那间,阵中所有秦法符文同时炸裂,灵气如潮水般涌向饕餮鼎,鼎中的蚀灵烟竟被硬生生逼退三尺。阵外的新朝修士被灵气冲击得连连后退,甄阜见状,竟下令点燃鼎下的“巫蛊油”——那是用南疆修士精血炼制的邪物,遇灵气便会燃起绿火。

绿火舔舐着秦法符文,阵中的修士们纷纷口吐鲜血,邓晨却死死护住阵眼,将自身精血注入幽冥战甲碎片。碎片突然出龙吟般的轰鸣,一道虚影从碎片中冲出——那是白起的修罗金丹残魂,残魂手持“法家剑”,一剑便将饕餮鼎劈出裂痕,绿火瞬间熄灭。甄阜吓得魂飞魄散,带着残兵逃回荆州,而新野灵田上,邓晨望着裂开的饕餮鼎,喃喃道:“秦法未死,天下当乱。”

三、修士等级

新朝始建国二年的上元节,长安的“灵台”上挂满了仿古的灯笼,灯笼上画着“卿、大夫、士”三级修士的画像:卿级修士头戴“旒冕”,手持玉圭,灵气如华盖般笼罩全身;大夫级修士着“玄冕”,腰悬青铜剑,灵气仅在周身流转;士级修士则头裹巾帻,手持耒耜,灵气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灵台之下,数千名修士正按等级排队领取“灵米配额”,卿级修士的队伍前堆着小山似的灵米袋,而士级修士的队伍里,不少人连陶碗都快空了。

“陛下,这是新订的《修士等级考》。”国师刘歆捧着一卷锦册上前,锦册上用金丝绣着修士等级的晋升条件,“凡考‘周礼大义’者,可越级晋升;若通秦法、擅军阵者,永不得入卿级。”

王莽接过锦册,目光落在“卿级修士需通《周礼·春官》灵祀之法”的条款上,满意地点点头。他侧身看向灵台边的“观星台”,台上的奇门遁甲盘正被修士们转动,盘上的“八门”刻度已被改为《周礼》的“六艺”名称,原本代表“生门”的位置,如今刻着“礼”字。“昨日有修士上书,称‘灵根天定’乃仙门谬论,恳请重开启灵院。”王莽淡淡道,“你怎么看?”

刘歆躬身道:“《周礼》有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灵根本就是天命所定,哪有凡童可开灵窍的道理?当年卫鞅‘启灵院’本就违逆天道,陛下废除它,正是顺天应人。”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已命人查封全国私开的启灵院,将那些‘启灵秘法’尽数焚毁,带头的凡童……已罚去修长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莽没有说话,目光投向人群中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踮着脚往卿级队伍里望,他手中攥着半块“启灵院”的木牌,木牌上“为凡童开掘灵窍”的字迹已被雨水泡得胀。少年叫刘演,是南阳宗室后裔,父亲本是大夫级修士,却因藏有秦法残卷被降为士级,灵米配额减半,如今连修炼的聚气丹都买不起。

“那少年是谁?”王莽指着刘演问。

刘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色微变:“是南阳刘钦的儿子,据说他弟弟刘秀天生灵窍闭塞,却总想着找启灵秘法……”

“带他上来。”王莽打断他的话。

刘演被带到灵台之上,浑身的泥土还没擦干净,却死死护着怀中的木牌。王莽拿起一块卿级修士的“灵玉牌”,玉牌上刻着“大夫”二字,灵气流转间透着温润:“你若能背诵《周礼·大宗伯》,这玉牌便赏你,还能让你弟弟入‘士级启灵所’——那里虽不如卫鞅的启灵院,却也能勉强开些灵窍。”

刘演咬着唇,望着玉牌中流动的灵气——那是弟弟刘秀梦寐以求的东西,弟弟因灵窍闭塞,每次修炼都疼得满地打滚。可当他看到王莽身后屏风上“焚秦法禁书”的画像时,突然将木牌紧紧贴在胸口:“秦法说‘有功者显荣’,我父亲斩过匈奴修士,凭什么降为士级?这《周礼》读得再多,能让灵米自己长出来吗?”

王莽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刘歆忙喝令卫兵将刘演拖下去。少年被拖走时,怀中的木牌掉在地上,露出背面刻着的小字:“昆阳有灵脉,可开凡童窍”——那是邓晨偷偷塞给他的,据说昆阳的地下藏着当年白起布下的“启灵阵”残纹。

当晚,王莽在明堂中召见了几位“方士”。这些人身着羽衣,手中捧着《山海经·大荒东经》,书上用朱笔圈出了“有青鸟,赤足,衔玉膏以食帝”的段落。“陛下,臣等已按《周礼》设‘灵祀坛’,可召青鸟衔玉膏,为卿级修士提升灵根。”为的方士李少君稽道,“只是坛下需埋‘凡童灵窍’为引,方能沟通青鸟。”

王莽望着坛中央跳动的幽火,幽火中隐约能看到无数凡童的虚影在挣扎。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按你们说的做,务必让新朝修士等级稳固,莫让秦法余孽再兴风作浪。”他不知道,此刻的昆阳地下,刘秀正跟着邓晨在灵脉深处摸索,邓晨手中的幽冥战甲碎片,正对着一处断裂的阵纹出微光——那是大秦炼气士留下的“启灵阵”核心,也是日后颠覆新朝的火种。

四、绿林烽火

新朝天凤四年的夏末,荆州的暴雨连下了三月,汉江的洪水漫过堤岸,冲毁了王莽按《周礼》划分的“公田”。被赶到“末田”(最贫瘠的灵田)的百姓和修士们,望着被洪水淹没的灵谷,终于忍无可忍。在新市(今湖北京山)的绿林山中,数百名修士和凡民聚集在一处天然溶洞里,溶洞的石壁上还保留着秦法“军功丹道”的刻痕——那是当年白起南征时留下的。

“兄弟们,王莽把好田收了,把灵脉锁了,连聚气丹都按等级分,这日子没法过了!”为的王匡手持一柄锈迹斑斑的法家剑,剑上还沾着洪水带来的泥浆,“我等不如效仿当年商君变法前的锐士,揭竿而起,夺回灵田,重开启灵院!”

洞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浑身湿透的少年跌跌撞撞跑进来,正是从长安逃回来的刘演。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地图上用炭笔圈出了绿林山的灵脉走向:“邓晨先生让我带话,绿林山深处有‘玄水灵眼’,是当年秦军屯粮时留下的,只要启动灵眼,就能布‘水战阵’,新朝的兵进不来!”

众人跟着刘演往山深处走,越往里走,空气中的灵气越浓郁。在一处瀑布后面,果然藏着一个巨大的溶洞,洞中央有一汪碧绿的潭水,潭底泛着金光。王匡试着将法家剑插入潭中,剑身上的秦法符文瞬间亮起,潭水突然旋转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竟浮现出秦军的“玄甲巨灵”虚影——那是卫鞅“军阵炼神”之法的残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