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金戈作用好吗 > 第59章 刘秀昆阳之战破王莽(第1页)

第59章 刘秀昆阳之战破王莽(第1页)

一、昆阳困城

新朝地皇四年初夏,昆阳城外的空气粘稠得像化不开的灵胶。四十万新朝大军筑起的营垒连绵百里,旗帜上绣着的“新”字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白光,与城中汉军的“汉”字旗形成惨烈的对峙。刘秀站在昆阳城楼的箭垛后,玄色战袍已被汗水浸透,他望着城外那座高耸的“观星台”——王莽的堂弟王邑正站在台上,手持青铜剑指点江山,台基下隐约可见被锁链束缚的异兽轮廓,那是《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的“九婴”,九头蛇身,水火齐喷,此刻正不安地扭动着,蛇鳞反射的幽光让城外的灵田都泛起了黑气。

“文叔(刘秀字),粮草只够三日了。”偏将军王凤喘着气跑上城楼,手中的盾牌还留着被九婴火焰灼烧的焦痕,“王邑又在城外布‘八门金锁阵’,东、南、西、北四门各用‘周礼修士’镇守,阵眼就在观星台,咱们派出去的突围小队全被困在阵里了。”

刘秀俯身看向城下,新朝军队的阵形果然暗藏玄机:东方“生门”外是手持长戟的“甲士修士”,灵气凝聚成龟甲形态;南方“景门”外是操控火焰的“方士营”,法袍上绣着朱雀纹;西方“死门”外最是诡异,数百名修士围着一口青铜鼎,鼎中冒出的黑烟能腐蚀灵气,正是王莽从周王陵挖出的“饕餮鼎”;而北方“休门”外,九婴的九头正对着城门吞吐水汽,将城墙浸湿得滑腻难攀。

“王邑学的不过是皮毛。”刘秀指尖在城砖上的刻痕划过——这是昨夜在城楼密室现的,刻痕组成的“九宫图”与他随身携带的“幽冥战甲”残片纹路相合,残片是邓晨所赠,据说是白起当年留在昆阳的遗物,“这阵法脱胎于大秦炼气士的‘九环锁灵阵’,只是被他用《周礼》篡改了阵眼,真正的生门不在东方,而在西北‘惊门’。”

他话音刚落,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观星台上的王邑举起青铜剑,九婴的一头猛地喷出烈焰,直冲城楼。刘秀迅推开身边的亲兵,手中残片突然烫,城砖上的九宫图亮起金光,形成一道无形屏障,火焰撞在屏障上炸开,化作漫天火星。“看到了吗?”刘秀举起残片,残片上白起的血誓纹路正与城砖刻痕共鸣,“昆阳地下有上古灵脉,是当年秦军屯粮时布下的‘锁灵阵’,王邑的阵法根本镇不住它。”

当晚,刘秀在县衙密室召集众将,残片被供奉在案上,微光中显露出一幅残缺的地图——昆阳地下竟有三条秦军密道,分别通往城外西北、东南、东北方向,其中西北密道的尽头,正是八门金锁阵的“惊门”薄弱处。“今夜我带十三骑突围,去搬定陵、郾城的援兵。”刘秀的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最终落在马武、邳彤等悍将身上,“你们死守城池,记住,无论城外如何叫阵,都不要打开城门,我三日必回。”

三更时分,昆阳西北的城墙悄然打开一道暗门,刘秀与十三骑换上新朝修士的法袍,借着夜色潜入密道。密道内壁布满秦法符文,灵气顺着符文流转,竟能隐匿行踪。行至中途,马武突然勒住马:“文叔,你看!”密道侧壁的凹槽里,整齐摆放着数十枚“雷火符”,符纸泛黄却灵气未散,符面的篆文正是卫鞅“明法台”焚书时所用的法家符文。刘秀拿起一枚,符纸立刻传来灼热感,与残片的共鸣更加强烈:“是大秦锐士的遗物,天助我也!”

二、十三骑突围

密道尽头的出口藏在一片茂密的柏树林中,林外便是新朝军队的“惊门”防线。刘秀示意众人熄灭火把,借着月光观察:惊门由三千名“周礼修士”镇守,他们围着一座石坛,坛上插着十二面旗幡,旗幡上的“风、雷、雨、电”四象纹正随着灵气流动旋转——这是奇门遁甲中的“四象阵”,能引天象之力阻敌,却有个致命弱点:旗幡转动的间隙会出现“灵气断层”。

“等旗幡转到‘风停雷息’时动手。”刘秀将雷火符分给众人,自己握紧幽冥战甲残片,残片的血誓纹路与石坛下的秦法刻痕产生感应,他能清晰地捕捉到灵气流动的节奏。片刻后,旗幡突然停滞,四象纹的光芒黯淡下去,刘秀低喝一声:“冲!”

十三骑如离弦之箭冲出树林,雷火符被灵力催动,化作一道道金光射向旗幡。法家符文与四象纹碰撞,石坛剧烈震动,旗幡应声折断,阵中的周礼修士灵气紊乱,惨叫着倒地。刘秀趁机率军穿过惊门,身后传来王邑的怒吼:“抓住刘秀!死活不论!”

突围的路途比想象中更艰险。刚出惊门不远,前方突然出现一片迷雾,雾气中传来异兽的嘶吼,隐约可见数十对绿光闪烁的眼睛。“是‘穷奇’!”邳彤曾在《山海经》中见过插图,“王邑竟把这种食善兽放出来了!”穷奇外形似虎,生有双翼,獠牙上滴落的涎水能腐蚀草木,此刻正拦在必经之路的峡谷口。

刘秀勒住马,残片突然指向峡谷左侧的岩壁:“那里有秦军留下的‘避兽符’!”众人策马奔去,果然在岩壁的缝隙中找到一块刻着秦法符文的青铜牌。刘秀将灵力注入铜牌,铜牌出嗡鸣,穷奇闻到符文气息,竟焦躁地后退几步,让出了峡谷通道。原来这是当年秦军驱赶异兽用的法器,王莽的修士只知驱使穷奇,却不知它惧怕秦法煞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至半途,又遭遇新朝的“飞骑修士”追击。这些修士骑着“骨龙马”,马鬃燃烧着绿火,手中灵弓射出的箭矢带着蚀灵砂。刘秀让马武率军先走,自己与残片殿后,他将残片抛向空中,残片化作一道金光,形成“玄甲巨灵”的虚影——这是卫鞅“军阵炼神”之法的残留,巨灵一拳砸向飞骑修士,骨龙马受惊四散,追兵暂时被击退。

第三日清晨,十三骑终于抵达定陵。当地守将李轶见刘秀衣衫褴褛,麾下只有十余人,面露犹豫:“文叔,王邑大军四十万,咱们这点人去了也是送死……”刘秀猛地将幽冥战甲残片拍在案上,残片光芒大作,映照出昆阳城下的惨状:九婴正在攻城,城墙已出现裂痕,汉军修士用身体堵住缺口,鲜血染红了城砖。

“昆阳若破,定陵、郾城就是下一个!”刘秀的声音带着血丝,“王莽用饕餮鼎吞修士魂魄,用九婴毁灵脉,他要的不是天下,是要断我华夏灵气根基!你我身为汉臣,岂能坐视?”李轶看着残片映照的惨状,又想起王莽将灵田收归国有的暴政,猛地拍案:“文叔说得对!我随你去!”

两日后,定陵、郾城的援兵汇聚了一万七千余人,虽与新朝大军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但人人眼中燃烧着怒火。刘秀在军前誓师,将雷火符和避兽符分给士兵:“秦法有云‘勇者不死’,今日咱们就用王莽最恨的法家术法,破他的八门金锁阵,救昆阳,复汉室!”士兵们举起兵器,声震原野,幽冥战甲残片在刘秀手中出龙吟般的嗡鸣,仿佛在回应这跨越百年的战吼。

三、灵脉觉醒

刘秀率军回援昆阳时,王邑已攻破外城,正指挥修士架设云梯,九婴的水火将内城城墙烧得焦黑。城楼上的王凤见援兵到来,激动得老泪纵横,立刻下令打开城门,让刘秀率军入城。两军汇合后,刘秀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新朝军队,突然指着观星台西侧的一座小山:“那里是昆阳灵脉的‘龙睛’,王邑把饕餮鼎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污染灵脉。”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座山果然笼罩在黑色雾气中,雾气里隐约有无数冤魂在挣扎——都是被饕餮鼎吞噬的修士魂魄。“文叔有何良策?”王凤急切地问。刘秀取出幽冥战甲残片,又从怀中掏出一块从定陵找到的“秦权”(秦国秤锤,刻有法家符文):“我要借上古灵脉之力,用‘陨石术’破阵。”

陨石术是大秦炼气士的禁术,需以灵脉为引,沟通九天星辰,非有大毅力、大机缘者不能成。刘秀解释道:“昆阳地下的‘九环锁灵阵’本是秦襄公时期所布,用来镇压西陲异兽,王莽的八门金锁阵正好激活了它的残纹。只要我们找到阵眼,用秦法符文引动灵气,就能召来陨石,毁掉观星台和饕餮鼎。”

但要接近灵脉龙睛,必须穿过新朝军队的重重防线。刘秀制定了“声东击西”之计:王凤率主力在东门佯攻,吸引新朝军队注意力;刘秀则亲率三千精锐,携带秦权和残片,从南门突围,直奔灵脉龙睛。临行前,他将一枚“传讯符”交给王凤:“看到龙睛山亮起金光,就率军出城夹击。”

南门的战斗异常惨烈。新朝修士布下“火海阵”,无数火球如雨点般砸向汉军,刘秀让士兵用浸湿的棉被抵挡,自己则催动秦权,权身刻着的“法度量衡”四字亮起金光,竟将火球一一弹开。秦法符文专克邪术,火海阵的灵气迅溃散,汉军趁机冲出城门,向龙睛山杀去。

王邑在观星台上看到刘秀动向,冷笑一声:“自投罗网!”他下令启动“地缚阵”,龙睛山周围的地面突然裂开,无数土刺钻出,汉军猝不及防,不少人被刺穿身体。刘秀临危不乱,将幽冥战甲残片抛向空中,残片化作白起虚影,虚影手持法家剑劈向地面,土刺瞬间崩碎——白起的修罗金丹残魂竟能压制地脉煞气。

接近龙睛山时,饕餮鼎的黑气越来越浓,汉军修士吸入黑气后纷纷头晕目眩,灵气运转受阻。刘秀取出从昆阳密室找到的“破瘴丹”——这是卫鞅时期的丹药,能解天下邪毒,分给士兵后,众人精神一振,继续向山顶冲锋。鼎旁的周礼修士见状,催动鼎中冤魂化作黑雾,黑雾中伸出无数鬼爪,抓向刘秀。

“秦法有云‘明刑弼教’!”刘秀将秦权按在饕餮鼎上,权身的法家符文如潮水般涌入鼎中,冤魂出凄厉的惨叫,黑雾迅消散。鼎中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枚刻着“秦”字的青铜碎片从鼎底弹出——竟是九环锁灵阵的阵眼碎片,当年被王莽强行嵌入鼎中污染灵脉。刘秀抓起碎片,与幽冥战甲残片合二为一,两道金光冲天而起,龙睛山剧烈震动起来。

四、陨石天降

龙睛山顶的九环锁灵阵残纹被彻底激活,地面上浮现出巨大的符文,灵气如喷泉般从地下涌出,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刘秀盘坐在阵眼中央,秦权和残片放在身前,他双手结印,口中吟诵着从残片中学到的秦法口诀:“法者,天地之规矩,修士之准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口诀声,阵纹的金光越来越亮,灵气顺着刘秀的经脉流转,涌入丹田。他能感觉到一股磅礴的力量正在汇聚,这力量来自秦襄公时期的祖巫残血,来自卫鞅变法的雷火符,来自白起的修罗金丹,来自无数秦国修士用生命守护的法统。残片上的血誓纹路与星辰轨迹重合,天空中的云层开始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隐约有陨石的影子在闪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