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次的会面,与之前的“偶遇”或“帮忙”性质已然不同。
这是一次正式的、双方都明确知晓并同意的邀约。
周六下午,天气晴好。
宇辉准时出现在工作室门口,手里没有带花或其他礼物,只拿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笔记本的皮质文件夹。
他穿着合身的休闲西装,比之前几次见面更显正式一些,却也恰到好处。
兰凤打开门,将他迎了进来。
工作室被她特意收拾过,整洁而有序,几件新完成的作品摆在显眼的位置。
宇辉的目光先被那个成功烧制的“痕迹”陶碗吸引。
他走过去,俯身仔细端详,眼神里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
“实物比照片更有质感。”
他轻声说,然后从带来的文件夹里拿出几张打印的图片,是不同建筑立面上光线变化的摄影作品。
“你看,这种光影留下的‘时间痕迹’,和你在陶器上追求的,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没有空泛地夸奖,而是再次将话题引向了专业的、可以深入探讨的领域。
这有效地缓解了单独相处可能带来的尴尬。
整个下午,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艺术、空间、材料与记忆。
宇辉知识渊博,思维缜密,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见解,让兰凤受益匪浅。
而兰凤对美的敏锐感知和独特的创作视角,也同样让宇辉感到欣赏。
他们也会聊到一些生活琐事,比如艺术区的趣闻,比如各自最近看的书,但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过往的情感雷区。
气氛融洽而舒适,像两个相识多年、志趣相投的老友。
直到夕阳西斜,宇辉才提出告辞。
离开前,他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个扁平的、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小物件,递给兰凤。
“一点小礼物,和今天的讨论有关。希望你喜欢。”
兰凤接过,有些疑惑地打开牛皮纸。
里面是一块深灰色的、打磨得极其光滑的薄石板,石板上用极细的激光雕刻着一幅错综复杂、如同神经网络或根系蔓延的抽象图案,线条是哑光的银色,在深色石板上若隐若现,充满了科技感与神秘感。
“这是……”兰凤不解。
“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样品。我把它做成了镇纸。”宇辉解释道,目光落在石板的图案上,“这些线条,是模拟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我觉得……它很像你追求的‘内在的痕迹’,看不见,却决定了物质的最终形态和强度。”
这份礼物,独特、昂贵。兰凤能看出其工艺不凡,且充满了巧思。
它将他们下午讨论的核心概念,以一种极其精妙和现代的方式具象化了。
这不只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深刻的理解和用心的回应。
兰凤握着那块微凉的石板镇纸,心中震动。
她抬起头,看向宇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在他温和的目光背后,看到了那份沉默却无比坚实的、试图与她灵魂共振的企图。
“谢谢,”她听到自己的声音说,“我很喜欢。”
宇辉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满足。
“喜欢就好。那我先走了。”
他转身离开,步伐稳健。
兰凤站在工作室门口,看着他的车消失在拐角,低头摩挲着手中那块雕刻着“内在痕迹”的石板。
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宇辉没有试图用热情将她融化,而是用理解与共鸣,一点点为她搭建起一个可以安心停留、甚至愿意主动靠近的精神空间。
那扇紧闭的心门,在专业交流、雨中送光、创意共鸣和这份独具匠心的礼物之后,终于被推开了一道足以让阳光照进来的缝隙。
门外的风景,似乎并不像她曾经以为的那样,充满危险与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