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吧。”皇后的声音清越悦耳,“赐座。”
一旁的宫女连忙搬来一个绣墩。黛玉谢恩后,侧身坐下,依旧垂着眼帘,姿态恭谨而不失优雅。
皇后仔细打量了她片刻,眼中流露出一丝欣赏之色,微微颔:“果然是‘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本宫早就听闻林姑娘才貌双全,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黛玉心中微惊,皇后竟连《红楼梦》中描写她的句子都知道?她连忙谦逊地答道:“娘娘谬赞了。民女蒲柳之姿,粗陋之才,实在不敢当娘娘如此盛誉。”
“你不必过谦。”皇后笑了笑,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拨弄着茶沫,语气随意地问道:“本宫听说,你与昔日荣国府的贾家,是至亲?”
来了!黛玉心中一凛,知道正题来了。她深吸一口气,坦然答道:“回娘娘,民女的外祖母,正是昔日荣国府的史太君。民女幼年失怙,曾在贾府寄居数年。”
“嗯。”皇后点了点头,“贾府之事…本宫也略有耳闻。盛极而衰,也是常理。”她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只是苦了你们这些小辈了。”
黛玉低声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贾府自有其取祸之道,民女不敢妄议。”
皇后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倒是个明白人。”她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林姑娘如今已过双十年华了吧?不知…对未来有何打算?”
这问题直指核心,黛玉的心猛地一跳。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答道:“回娘娘,民女如今在扬州老宅安居,守着父母留下的薄产,读书习字,倒也清净。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打算。”
“清净?”皇后轻轻摇了摇头,“女子年华易逝,难道就打算这样孤身一人,终老此生吗?”
黛玉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皇后的视线,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娘娘,民女以为,女子一生,未必非要依附于婚姻才能活得有意义。若能守心自持,安顿好自己,便是对父母在天之灵的告慰了。”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甚至带着几分惊世骇俗的意味。一旁侍立的宫女都忍不住微微变色。然而,皇后听后,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浓了。
“好一个‘守心自持’!”皇后抚掌轻叹,“难怪…难怪元春在时,曾多次在本宫面前夸赞你心性高洁,非同一般闺阁女子。”
“元春姐姐…”黛玉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不由一酸。元春作为贤德妃,在宫中与皇后有所交集,并不奇怪。没想到,她竟还在皇后面前提起过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皇后的语气带着一丝追忆与惋惜,“元春是个好的,只是…福薄。”她顿了顿,看向黛玉,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本宫今日召你前来,并非想要干涉你的婚事。只是…怜你才情,惜你品性,不忍见你这般明珠蒙尘,在民间孤独终老。”
黛玉静静听着,心中波澜起伏,等待着皇后的下文。
皇后缓缓道:“宫中近日欲设一‘女史’之职,掌内廷图籍、文书,并教导年幼的公主郡主们读书习字。此职不需日日随侍左右,有独立的宫苑居住,行动也较为自由。本宫觉得,以林姑娘的才学品性,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女史?入宫?黛玉彻底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皇后召见她,竟是为了这样一个提议!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娘娘…这…”黛玉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入宫?那意味着彻底告别宫外的自由,踏入一个更加复杂森严的环境。可是…“女史”一职,又似乎为她这样不愿嫁人、却又无处可去的才女,提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出路。它不是妃嫔,无需争宠;它有官职,享有一定的地位和俸禄;它还能让她继续与诗书为伴。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她才学的认可和…另一种形式的安置吗?
皇后见她犹豫,并不催促,只是温和地说道:“此事不急,你可回去仔细思量。本宫并非强求,只是为你多提供一个选择罢了。无论你最终如何决定,本宫都不会怪罪。”
“民女…谢娘娘恩典!”黛玉深深叩,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感激与迷茫。“民女定当…仔细斟酌。”
“起来吧。”皇后微微一笑,“今日召见,便到此为止。你先回去吧。”
黛玉再次谢恩,躬身退出了漱玉轩。走出行宫大门,重新坐上马车,她的心却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久久无法平静。
皇后的提议,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光,照进了她原本已经规划好的、平静却也略显孤寂的未来。是继续留在扬州,守着老宅了此一生?还是…接受这份“恩典”,踏入那座象征着权力与束缚的宫城,开始一段全新的、未知的人生?
这个选择,将彻底改变她的命运。她需要时间,需要静静地…想清楚。
喜欢潇湘自立传请大家收藏:dududu潇湘自立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