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更自主 > 捡到男人(第2页)

捡到男人(第2页)

交完租子,还剩下九百馀文,裴清梧顾不上用饭,脱了鞋坐在床榻之上,取了一页桑纸,细细规划。

古代歧视商户,可做什麽不是活着,只要能赚到钱安身立命,一切都好说。

做餐饮业,创意是最重要的,秦州并不缺卖点心果子的铺子,人家的师傅浸淫糖案许久,早已炉火纯青,她才不要跟人家硬碰硬,不如另辟蹊径,做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

那,要做什麽呢?

正苦恼间,听得院门被轻轻叩响,裴清梧起身出去,将门开了一条小缝,隔着望去,原是一个挑着担子的老翁,满头银发,身形佝偻,见她开门,面上挤出一个笑容:“小娘子,要买些饧糖吃麽?自家做的,可甜了。”

说着,老翁掀开担子上盖着的白布,露出下边的糖块来,晶莹剔透的,犹如上好的琥珀。

饧糖,应当就是麦芽糖了,唐时虽已从印度引入蔗糖技术,但因麦芽糖价廉易制,仍是民间主流,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是嗜甜星人的心头好。

小时候,外婆就会熬麦芽糖,每每熬糖,都是满屋子的甜香,出锅之後,母亲会教她拉糖,刚开始笨手笨脚的,扯断好几根。

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裴清梧灵光一现,忙问道:“阿翁,你这些饧糖全卖给我,要多少钱?”

老翁一愣,似乎是没想到这一出,裴清梧又追问了一遍,方才说:“小本生意,小娘子若要,给八十文就好。”

掐指算了算,裴清梧爽快道:“好。”

担子里的麦芽糖被老翁尽数摆在了案头,裴清梧数了钱递过去,又掏了两枚铜板给他:“有劳阿翁,这些,便请阿翁喝口茶。”

比起古装剧里动不动拿金子银子打赏的高门贵女,裴清梧是有些寒酸了,可于老翁而言,今日不仅东西全卖出去了,能早些归家,那两枚铜板还可换些零嘴,哄年幼的孙孙开心,自然是连声道谢,感激不尽。

盯着这些麦芽糖,裴清梧想好了自己要做什麽。

龙须酥,明代宫廷点心,这个时代肯定没有,且原料简单易得,不过是熬化了的麦芽糖和炒熟的糯米粉,且千丝万缕,洁白如雪,入口即化,是个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说干就干,裴清梧当即出门,将所需物品一一备齐。

袖中馀钱叮当作响,是她孤注一掷的本钱。

当夜,一盏孤灯如豆,摇曳在陋室土墙之上。

裴清梧洗净陶盆,将麦芽糖细细敲碎,倾入小釜,就着竈下微火耐心熬煮,待糖浆渐稠,气泡翻滚如金粟,甜香四溢时,觑准火候,将滚烫糖浆猛地倾入盛满熟麦粉的宽沿陶盆中。

十指翻飞如蝶,汗水浸湿了鬓角,糖团在熟粉中反复揉擀丶拉扯丶叠覆……麦粉如雪纷扬,糖浆竟真被她抽作万缕银丝,再将那炒香的胡麻碎屑均匀撒入糖丝之中,以桑皮纸小心裹卷,两端轻拈封口,一枚枚形若雪茧丶银丝毕现的“龙须酥”便静静卧于案头。

整整三百枚,宛如巧手织就的琼苞玉蕊。

她又单拿了几枚出来,切成小块,用荷叶托着,作免费试吃品,人对新东西总是有顾虑的,且不要钱的喧头,无论哪朝哪代,都极吸引人。

做完这一切後,裴清梧沉沉睡去。

五更鼓歇,坊门初开,她担起两只竹筐,步履轻捷地汇入安业坊西南隅的露水市。

此地乃清晨草市,贩夫走卒云集,她寻了块略平整的青条石,卸下担子,将竹筐并排支开,然後取十馀枚龙须酥,以削尖的细竹签稳稳插在筐沿,宛如一丛晶莹剔透的玉树琼枝。

随即扬声清唤:“奴家新做的点心,甘甜胜崖蜜,酥松赛流云!还请过往郎君娘子,赏脸尝鲜,分文不取!”

“分文不取”四字,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

先是三俩行人驻足,好奇张望,而後有一位衣着体面的商人驻足询问:“小娘子这是何物?看着洁白胜雪,好看得紧。”

“是我自己做的龙须酥,又叫银丝糖,郎君尝尝吧。”裴清梧带着笑,取了一小块试吃装递给他,那人小心翼翼咬下一口,那千丝万缕的糖丝在口中蓬松化开,胡麻的焦香与蔗糖的甘醇瞬间交融。

瞬间双目圆睁,脱口赞道:“妙哉!此物只应天上有,甘露凝丝化凡尘。”

这一声赞,立时引来更多围观。

眼见人群聚集,目光灼灼,裴清梧心知火候已到,举起三根纤指:“承蒙列位看顾,此龙须酥三文一卷,五文可得双标滋味如何,您尝过便知,”

话音未落,铜钱已叮当入筐,妇人为孩儿解囊,商贾购之以饷同伴,顷刻间便卖去大半。

日影西移,未及日昳,两筐酥点竟已告罄,新挣得的八百馀文钱,一日辛劳,终见希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