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20章 > 第85章 打马游街(第3页)

第85章 打马游街(第3页)

不过这些权贵也没有太过慌张,政令发布是一回事,能不能推行下去却是一回事。

除非秦枭和楚九辩,或者这个陆尧一个个跑遍所有地方,亲自丈量土地,登记造册。

可他们就三个人,别说秦枭和楚九辩不能离京,便是他们都出去了,就他们三人也不可能完成这般任务。

只是衆人没想到的是,不多久,关于“清丈土地,改革土地税”的政令就真的发布了下去。

且完全推行了下去,甚至可以说得上顺利。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如此顺利,靠的是秦枭手下的将士,这些人在秦家军被拆分後,就分到了全国各地。

但秦太尉此人可不是一个吃亏的主,他当初能答应拆分秦家军,除了要让英宗皇帝安心之外,便是为了今日这一出。

他手下分派出去的许多军士,早就不知不觉间渗入到了各郡各县,掌握了当地的部分城防军。

更有那些位及郡尉的,如此前给张二和谈雨竹报信送匾额的那两位郡尉,以及跟随秦枭前去西北打塞国的胡方将军,都手握重兵。

楚九辩还命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百姓之间传播“朝廷要把土地从世家豪绅手中夺回来还给百姓”的消息,还说以後按照土地缴税等等,使得百姓空前团结起来,维护朝廷政令。

因而在那些武装势力的加持下,加上百姓们的集结,这政令还真就推行了下去。

朝廷派下去清丈土地的人,除了国子监的算学学子之外,便是户部侍郎王朋义所挑选出来可用的户部官员。

户部如今已经隐隐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尚书苏盛,以及侍郎王朋义为首,其中包括了苏家丶王家以及想要效忠朝廷的官员。

另一派便是一盘散沙,包括的是与其他三个世家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官员。

这次清丈土地,楚九辩和秦枭派出去的,便都是效忠朝廷的那一拨,但他们用的却是王朋义推荐的人,而没有问过苏盛这个尚书的意见。

这明显是在孤立苏盛,显然楚九辩他们已经对苏盛有了怀疑和芥蒂,并不觉得他是什麽纯臣。

但苏盛也没办法,毕竟明面上他还是效忠皇帝的,所以就该服从于朝廷的政令。

可明眼人却也都瞧出了他如今尴尬的处境,便隐隐都明白了他或许并非什麽纯臣,背後或还有其他势力。

这些都是後话,如今殿试之上,陆尧一口气说了许多。

将今後要继续开展科举,在民间兴办官学等等都说了,完全描绘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大宁盛世。

楚九辩和秦枭并没有打断他。

今日陆尧的这番言论,不仅会被隐在暗处的史官全部记录下来,还会传出去,传到大宁上下所有百姓的耳朵里。

他们就是要让百姓知道,朝廷不是只有世家权贵,还有如陆尧丶谈雨竹和张二等人这般,要为百姓谋福利的人。

且年後河西郡就会种植起高産的红薯,南疆也会开始种植可以保暖的棉花,上半年的丰收之後,朝廷就可以借着这个成果,把这两样作物推到其他地方,百姓们也好接受。

如此加上清丈土地之事,到了年底,百姓们便可吃饱穿暖。

百姓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

所以朝廷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忠于朝廷,推崇皇帝。

这便是民心,这便也是名声。

如此,待日後内战突起,百姓们也会更期待朝廷获胜。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朝廷会给他们好日子,会叫他们有机会吃饱穿暖,有地可种,有学可读,有官可当。

大宁处处都是百姓,处处都是阻碍,那其他反叛的势力便会举步维艰。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之後可能发生的事,但那敏锐些的,如湖广王和定北王等几位藩王,还有苏盛丶邱衡和陆有为等尚书侍郎,其实都隐隐窥探到了日後大宁会发生的变化。

也看到他们若是再无所作为,便越发难以与朝廷为敌。

衆人心头沉甸甸,冷眼看着陆尧终于坐下来。

殿试共两轮,一轮技能考核,一轮便是廷对,也就是问答。

此前楚九辩与百里鸿和秦枭共准备了十道题目,但现在其实已经算是问完了。

楚九辩回身看向龙椅之上,百里鸿早就被陆尧和这些学子们“征服”了,小朋友眼睛都格外明亮。

楚九辩勾唇,知道小朋友这是也没什麽想问的了,对方现在定然只想着快些下朝,他才能有时间与这些厉害的学子们聊聊天。

于是他朝着皇位躬身一揖,道:“陛下,请阅卷批名次吧。”

百里鸿当即道:“好,爱卿先稍候片刻。”

他心里早就有了章程,且刚才舅舅和先生叫洪公公送答卷上来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大致的排名。

于是不多时,楚九辩和秦枭刚在座位上坐了不多久,圣旨便新鲜出炉了。

洪公公举着圣旨下了台阶,交到了礼部尚书王致远手中。

科举案例本该是礼部的活,但这第一回,楚九辩可要亲力亲为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