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今天小狐狸吃鱼了吗? > 水渠渐成情意渐浓(第1页)

水渠渐成情意渐浓(第1页)

水渠渐成,情意渐浓

天刚蒙蒙亮,河谷里就飘起了炊烟。

凌延披着晨光往渠沟走,远远就听见夯土的号子声:“嘿哟丶嘿哟”的调子混着木槌砸在红泥上的闷响,在晨雾里荡出很远。

他加快脚步,走到滚水坝工地时,正见何知洲站在刚砌好的石基上,手里拿着根竹尺,弯腰量着石块间的缝隙。

朝阳从他身後照过来,把他的影子投在青灰色的石墙上,像幅淡墨勾勒的画。

“量得这麽仔细?”凌延走上前,鞋跟磕在石基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何知洲直起身,竹尺往石缝里塞了塞,刚好嵌住:“差一分都不行。你看这缝,若留得太宽,日後渗水会把红泥层泡软。”

他指着石基边缘继续说:“这里得再砌三层,才能和渠沟的高度齐平,今日得让石匠们加把劲。”

凌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渠沟两侧的红泥层已渐渐干透,露出细密的纹路,像被岁月磨过的皮肤。

前些日子挖的排水沟里还剩些积水,在晨光里闪着碎银似的光,顺着地势缓缓流向河道。

“州府的桐油送来了。”

凌延道:“刚才路过库房,见小厮们正在卸车,满满二十桶,够用到完工了。”

何知洲眼睛亮了亮:“正好。我昨夜看《河防考》,里面说桐油得趁着晴天拌石灰,晒过三日再用,黏性才最好。”

他转身往工地旁的空场走,边走边说:“走,去看看怎麽调兑。”

两人并肩走下石基,晨露打湿的红泥沾在鞋上,踩出串串浅印。

空场上,几个民夫正围着桐油桶打转,见他们过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

“按三成桐油丶七成石灰的比例调。”何知洲拿起个木瓢,往空桶里舀了瓢桐油,“再掺些细砂,能让灰浆更结实。”他示范着搅了搅,油亮的液体混着白灰翻出泡沫,散出清苦的香气。

凌延蹲在一旁看,见何知洲的指尖沾了点灰浆,正想提醒他别蹭到脸上,那人却擡手抹了把额角的汗,顿时留下道白印,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烟火气。

“笑什麽?”何知洲斜睨他一眼,嘴角却微微扬起。

“没什麽。”凌延别开视线,耳尖却有些发烫,“就是觉得……你比在京城时接地气多了。”

何知洲低笑出声,声音像晨露落在荷叶上:“跟着凌大人在泥地里打滚,想不接地气都难。”

他用木瓢往凌延手里塞:“来,试试?这调灰浆的力道,得像揉面团似的,匀了才好用。”

凌延接过木瓢,学着他的样子搅动。

桐油滑腻,石灰呛人,没几下就弄得满手都是,倒比夯土还费劲。

何知洲在一旁看着,时不时伸手帮他调整角度,衣袖扫过他的手背,带着晨露的凉意。

“你看,这样顺着一个方向搅。”

何知洲的手覆在他的手背上,带着他转了半圈,灰浆在桶里转出漩涡,他说:“力道得稳,急了会起气泡。”

凌延只觉得手背发烫,连呼吸都慢了半拍。周围的号子声丶锤击声仿佛都远了,只剩下两人交叠的手,和灰浆里翻涌的泡沫。

“学会了?”何知洲松开手,退後一步,眼底藏着笑意。

凌延赶紧低下头搅灰浆,声音有些发闷:“嗯。”

正说着,老河工扛着木槌跑过来,老远就喊:“大人丶先生,东边渠沟的红泥层裂了道缝!”

两人脸色一紧,跟着老河工往东边跑。渠沟东段的红泥层果然裂了道寸许宽的缝,像道伤疤横在地上,边缘的土块已经开始往下掉。

“这是晒干的?”凌延蹲下身,指尖摸了摸裂缝边缘,干硬得像块石头。

何知洲也蹲下来,往缝里瞅了瞅:“红泥黏性大,晒干後收缩得厉害,难免开裂。”

他忽然起身,往柳树林的方向看:“有了,用柳条编些薄筐,浸了桐油灰浆铺在裂缝上,再盖上新的红泥,就能把缝堵住。”

老河工一拍大腿:“这法子妙!柳条浸了灰浆会发胀,正好能把缝填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