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柳明漪说过,绣娘里有个瞎眼阿婆,摸黑绣了半幅《问学图》,针脚密得像雨丝:“我虽看不见字,可针知道哪里该停,哪里该走——那就是理。”
炭炉在草棚外架起来时,山风卷着火星子直往天上蹿。
林昭然蹲在炉边,看青冈木的皮烧得噼啪响,将农具与女红旧物投进坩埚。
熔铁的气味混着松脂香漫开,她望着坩埚里翻涌的橙红液体,想起孙奉说的老农血书耕契——血渗进纸纹时,该也是这样的滚烫。
铁水表面鼓起气泡,破裂时溅出星火,烫在她手背上,留下一个个小红点,却不觉痛,只觉得心口烧得更烈。
“先生,要浇模了。”阿福举着铁钳过来,钳头夹着个陶范,模子里刻着“问”字的轮廓。
陶土粗糙温热,指印还清晰可见——那是她昨夜和阿福一起捏的。
她将熔液缓缓注入模子,火星溅在她手背上,烫出小红点,却像被什么更烫的东西烧着了心——那些在泥丸里、在骨缝里、在夯歌里的字,此刻正顺着铁水,流进新的形状里。
第一枚“问钉”冷却时,天已经黑透了。
林昭然握着那枚三寸长的铁钉,钉身还带着余温,“问”字的刻痕在月光下泛着青灰。
她带着阿福和柳明漪来到新筑的仓廪前,四角的夯土还留着民夫打桩时的印记。
“钉在这里。”她将第一枚问钉按在东北角,“烧得了灰,烧不了我们手上的茧。”阿福抡起铁锤,“当”的一声,铁钉没入夯土三寸,震动顺着地面传来,像是大地的一声回应。
第二枚钉入东南角时,柳明漪轻声道:“前日有个绣娘来寻我,说她女儿夜里做梦,说‘娘,我手指痒’——她以为娃要抓挠,结果那小丫头摸着她的手,在掌心里划‘问’字。”铁锤再次落下,铁钉震颤着,仿佛在应和那看不见的划动。
第三枚钉入西南角时,山脚下传来零星的犬吠。
林昭然望着远处几点灯火,想起程知微说的边军伍长——他骂“混帐”时脱口而出“何谓惑?”,该是那些字早就在他喉咙里扎了根。
铁锤声惊飞了一只夜鸟,它扑棱着翅膀掠过仓廪,影子里仿佛也裹着个“问”字。
最后一枚钉入西北角时,林昭然的手按在钉帽上。
月光漫过她的指节,照见钉身上“问”字的刻痕里,还凝着半滴未干的熔铁,像一滴凝固的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改得了图,改不了我们脚下的印。”她轻声说,声音被山风卷着,散进夜色里。
是夜,林昭然在草席上合眼时,残烛的光在墙上投出个模糊的人影。
她迷迷糊糊间,忽然听见细碎的响动——不是风,不是虫,是无数细弱的“沙沙”声,像无数根手指在划动。
她睁开眼,现自己站在一片无顶的塾中。
四野全是白骨,粗的是腿骨,细的是臂骨,还有碎成薄片的颅骨。
有的骨头上爬满墨线,像藤蔓缠绕;有的则空无一字,却被风吹得呜咽。
忽然,一根臂骨从骨堆里立起来,接着是腿骨、脊椎骨,所有骸骨都摇摇晃晃地站成排,“问”字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风更大了,骸骨们轻轻摇晃,出的鸣响渐渐清晰——是盲童划床板的“何谓妄?”,是民夫打夯的“土性为何?”,是老农血书的“此田问过”,是边军伍长脱口而出的“何谓惑?”。
林昭然伸手触碰最近的一根腿骨,指尖刚贴上“问”字的刻痕,那骨头突然出温热的震颤。
她想起白日熔铸的问钉,想起雪夜冰面下的刻痕,想起所有被知识浸过的血肉——原来这些骨头,本就是活着的字。
她猛地惊醒,额角沁着薄汗。
草棚外传来程知微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急切:“京里来信了!沈相烧了《舆情地脉图》,又要改户籍册!”
林昭然翻身坐起,摸黑点亮油灯。
程知微掀帘进来,手里攥着半张染了墨迹的纸,烛光照见他眼底的血丝:“裴少卿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沈相说‘若心不可控,则身必可管’,要删了‘讲席频次’,加‘民性评估’,按识字、耕读打分,弄什么‘良民认证’。”他将纸拍在案上,“裴大人骂他‘给灵魂上税’,他倒说‘身管得住,心自然驯’。”
林昭然展开信纸,裴怀礼的字迹力透纸背:“砚之今日在政事堂焚图,火光照得他鬓角白。某见那图上‘启智道’蜿蜒如脉,竟似仍在跳动——他烧的不是纸,是自己的胆。”她指尖划过“胆”字,想起沈砚之批注《周礼》时戳破纸背的狠劲,想起他书房里永远浓得化不开的墨汁——原来最害怕字长在骨血里的,从来都是怕自己的骨血先被字啃空的人。
“昭然,你看!”柳明漪突然掀帘进来,怀里抱着块冰,“孙奉刚从京里赶回来,说护城河冰面今早现了裂痕,弯弯曲曲排成一行字——竟是《骨问录》开篇!守吏要铲平,却现每道裂缝底下都渗着墨迹,像是有人先在水里写了字,再让它冻进冰心。”
林昭然凑近细看,冰里的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划重了,有的地方没划透,却每一笔都带着狠劲,像要把字刻进地心里。
她想起白日埋的问钉,想起梦里的骨鸣,忽然笑了:“他烧图,百姓就烧冰;他改册,百姓就改地。字长在骨血里,哪里是一张图、一本册能管的?”
程知微忽然指着窗外:“看!”
林昭然抬头,见草棚外的山路上,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在移动。
阿福从外头跑进来,脸蛋冻得通红:“是村学的孩子们,说要跟着先生守夜,怕有人来烧新仓廪。”他吸了吸鼻子,“他们每人带了根火把,说‘字在骨头里,火把就是骨头的光’。”
林昭然走到门边,山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刺得皮肤生疼。
远处的火光连成一片,像一条蜿蜒的星河,每簇火光旁都有个小小的身影,举着火把,跺着脚取暖。
她望着那些火光,忽然想起白日熔铸的问钉,想起冰面下的刻痕,想起梦里的骨鸣——原来最硬的不是铁,不是石,是被知识养出来的骨血。
“先生。”阿福扯了扯她的衣袖,“春祭快到了,王伯说要带全村人去后山的老槐树底下,说要在树洞里藏本《骨问录》,等来年抽芽时再取。”
林昭然低头,见阿福的手背上还留着熔铸问钉时的烫痕,像朵小小的红花。
她伸手替他拢了拢衣领,望着远处的火光轻声道:“等春祭那天,让他们把藏在树洞里的书取出来——到时候,该让那些字,跟着新抽的芽一起,再长一遍。”
山风卷着雪粒掠过草棚,吹得案上的《骨问录》哗哗翻页。
最后一页的空白处,不知何时落了片雪花,融化前的瞬间,竟在纸上晕出个模糊的“问”字。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